纳兰性德 酒泉子像知道一些纳兰性德写作《酒泉子》的详细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4:36:53
纳兰性德 酒泉子像知道一些纳兰性德写作《酒泉子》的详细背景

纳兰性德 酒泉子像知道一些纳兰性德写作《酒泉子》的详细背景
纳兰性德 酒泉子
像知道一些纳兰性德写作《酒泉子》的详细背景

纳兰性德 酒泉子像知道一些纳兰性德写作《酒泉子》的详细背景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58),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公元1676年(康熙15年)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1685年(康熙24年)患急病去世,年仅31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是夜.天空中,是一汪明月.明眸一般的月,盈盈流泻.清洌醇白的月光下,是渐次凋零的花.房里的篆香已经燃尽,他仍未睡去,直至听到早起的鸦啼.
  盛夏之后,便是初秋了.凉意倏然而至.荼蘼花,颓然而败.单薄的瓣落到地上,格外的惹人怜.曾经它们有过那样盛烈的生机.那场景美花事,更是真真切切流连过他的光阴的.他起了身,斜倚阑干一角.应是着的白色罗衣吧.或许,他还有一张郁白俊朗的脸.轻薄的罗衣在月下泛出绸质的柔滑荧光,温软的迎上他瞳眸里的微茫光束.紧一紧手臂,这北国的初秋夜,已经有轻微的寒意了.寒凉裹上身来,他却不想回房休憩.
  如同一场盛大筵席之后的人去场空.空,直至寂.善感的他自然能第一时间觉察到这种“寂”.亦是被这种“寂”第一时间相中.这是相互的因由和隐结.然后,任由一点、一滴的伤感、空旷、寒意,由心向身漫漫沁透开来.
  他看这明月一轮,怜这落花满地.彼时的他,是孤单的,亦是惆怅的.惆怅如酒一般,被自己一个人一杯一杯饮进愁肠.放下酒杯只能轻叹一声,多少事欲说还休啊.欲说还休的百转思绪,就着月光、篆香、残花、鸦啼、罗衣、阑干、灯光、飞雁……更是蘸染上了层层叠叠忧伤而阴靡的气息.
  这首词中写到的荼蘼花,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属蔷薇科.是在暮春时开花在盛夏里怒放的单生花朵.体态清瘦可人,芳馥幽远恬淡.亦被唤作“山蔷薇”、“百宜枝”、“白蔓君”等.这些称呼,似乎比荼蘼素雅的多.抑或因了“开到荼蘼花事了”,荼蘼用在这里,更有一种绝艳凄然的意味.我们的汉字,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具备这种力量的.容若自然是运用文字的高手.宋代王淇有诗云: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所谓篆香,即是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据宣州石刻记载:“(宋代)熙宁癸丑岁,时待次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又增置午夜香刻.”故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用作计时器,还有驱蚊等作用.李易安曾填《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易安这首《满庭芳》写了慵懒深幽的小阁春意,写了江梅,还写了良窗淡月.她亦在说她的惆怅,横笛吹不动的浓浓凝愁.
  其实李易安与纳兰容若是有相通之处的.均为性灵、细腻、纤敏、善感之人,这相通,只需各燃一盘篆香,必然就能轻松拉拢时光.
  如果需要用“太阳”与“月亮”来比喻这世间的美好男子,纳兰容若定是属于“月亮”的那一类型了.他是世人心口那个美丽而忧伤的清澈月亮.
  忧伤,是容若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那么高雅.这种气质衍生出来的气场让他与芸芸众生得以区分.这是一种固定的因缘,非他不可.即便他不是贵族公子,他只是平头百姓抑或落魄书生,亦是足够生出贵气来的.因为高贵,所以珍贵.他亦是有着平和贵气的男子,是势必被世人所珍爱的.我们爱他的惆怅忧伤,亦爱他的自然清婉.纵然岁月如何飞逝,流光如何汹涌,他的才情依然注定是熠熠生辉的珠贝,是会被世代沉吟的.
  这首《酒泉子》是《纳兰词·杂感篇》里的末篇.我们猜测,那是一个三百多年前的微凉月夜.而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你可会望着天上那枚曾被纳兰容若的笔邀约了无数次的月亮,生出连绵不绝的亲近和感念来呢?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