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焉全文与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4:06:40
见贤思齐焉全文与解释

见贤思齐焉全文与解释
见贤思齐焉全文与解释

见贤思齐焉全文与解释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

全部展开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收起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大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

全部展开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大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草寇慕君王,花子羡富翁,丑小鸭想当白天鹅,都是本能的心理倾向。但只有等到孔子说见贤思齐之后,思齐,这种本属泛众化的心理活动,才成为极少数人的一种高尚心灵体操。心慕贤智,并不像趋利避害、厌贫好富、爱美弃丑那样顺当和自然,从而也就从群众的思维惯性中抽身而出,显出璨璨孤标。
见贤思齐是个多步骤的系列过程。首先要具备识别贤与不肖的眼光,才能见贤;其次是见而生爱,欣羡不已,有歌中所唱“多年后,我就成了你”的强烈内心向往;最后则是以榜样为标杆,紧盯目标,付诸行动,孜孜以求。
米开朗琪罗说,“当我看到一个具有才能或思想的人,或一个为人所不为,言人所不言的人时,我不禁要热爱他,我可以全身心托付给他,以致我不再是我了。”
无视自己的成就和名望,衷心诚服于另一个人,将具有卓越才智和高尚美德的他者,作为自己表率。在向之看齐中,浑然忘我,甚至丢掉了自身的存在,潜心其中,身体力行,向目标步步追赶。这本身就是一种仁德之行,非贤人不可操之。
而孔子提出的后一项要求更高。
见不贤,不是拂袖而去,或远远躲开,再忿忿吐口唾沫以示不屑,而是“内自省也”。将不贤当作一面镜子,反观自照,检查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这种毛病。
《世说新语》载,“稽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斋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用夫子的卡尺来夹一夹阮籍同志,他被我们称颂了多少年的青白眼,立刻就显出了狭隘的一面。钱钟书的“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也就顿失许多光芒。
有容乃大,所有圣人的心都郁郁葱葱,疆域无边。老子在《道德经·善行》中也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者是不善者的老师,不善者又是善者的取资和借鉴,所以圣人从不弃人,不管对方多么不贤。
《浮士德》里,与浮士德博士结伴而行的靡非斯特,是阻止追求真、善、美理想的恶魔,他一次次邪恶诱引,阻碍向善,最终却都成了浮士德不断追求、自强不息的反向动力。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仅用夫子半句话,歌德就为世界创造了一部永远不朽的诗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