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2008年以来中国政策的财政政策的绩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9:26:31
如何评价2008年以来中国政策的财政政策的绩效

如何评价2008年以来中国政策的财政政策的绩效
如何评价2008年以来中国政策的财政政策的绩效

如何评价2008年以来中国政策的财政政策的绩效
2010年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在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同时,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点调控的优势,大力支持推进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增长6.3%的情况下,安排30611亿元,增长7%.落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要进一步扩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增添经济发展的后劲,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632亿元,增长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重点行业、企业科学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环境保护支出1412亿元,增长22.7%.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全面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健全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二是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将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促进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引导消费的财政政策要加以完善,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进一步增加农民补贴,中央财政安排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指出1334.9亿元,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的付息和生活补助标准.安排补助资金846亿元,努力扩大就业,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加大对就业困难家庭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健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消费.加上08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040亿元和09年新增的5038亿元,可以实现中央政府新增公共投资1.18万亿的计划.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巩固增值税转型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的成果,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L及以下乘用车征收5%购置税.
  三是更加注重和保障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安排8077亿元,增长8.8%.
  其中,保障性住房支出增长14.8%.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8183.4亿元,增长12.8%.并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重在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同时,大力压缩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四是更加注重深化财税改革,切实增强财政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深化财政体制、税收制度、预算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进一步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基本的财力保障.改革资源税制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一步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制度,公平税费负担,完善增值税、消费税和房产税制度,使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大力支持其他重点领域的改革.同时,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注重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五是更加注重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把加强财政调控、深化财税改革与加强财政管理结合起来.保障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一级财政职能作用的更好发挥,牢固树立现代财政管理观念,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密切跟踪政策的实施情况,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分析,及时完善相关的措施,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财政风险的意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完善债务和融资管理制度,努力防范和化解潜在的财政风险,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建立健全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