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有哪些典故?要强细的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3:54:07
战国有哪些典故?要强细的内容

战国有哪些典故?要强细的内容
战国有哪些典故?
要强细的内容

战国有哪些典故?要强细的内容
1、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鸡鸣狗盗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2、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狡兔三窟: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叫门客冯谖去薛地收债并顺便买回家里缺的东西,冯谖假借孟尝君的命令把债契全部烧毁,借债的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冯谖回来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4、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5、图穷匕见: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地区(今河北涿县东)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这两样东西分别放
  图穷匕见典故场景再现图
  在匣子里.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阳.临行时,太子丹和荆轲的好友高渐离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高渐离为他们弹奏了《易水寒》.
  秦王得知燕国派人来献两样他最需要的东西,非常高兴.在都城咸阳宫内隆重接见.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后面.
  秦武阳在上台阶时,紧张得双手颤抖,脸色变白.荆轲赶紧作了解释,并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武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结果未中,被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6、完璧归赵: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
  蔺相如
  ,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3]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7、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1]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拼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塑像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2]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