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托尔斯泰摘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3:16:17
名人传托尔斯泰摘抄

名人传托尔斯泰摘抄
名人传托尔斯泰摘抄

名人传托尔斯泰摘抄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托尔斯泰望.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他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他创作出了《童年》(1855)、《少年》(1857)、《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三位名人中,列夫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的启示者和引路人.

“托尔斯泰并不向那些思想上的特权者说话,他只说给普通人听。--他是我们的良知。他说出我们这些普通人所共有的思想,为我们不敢在自己心中加以正视的。而他之于我们,亦非一个骄傲的大师,如那些坐在他们的艺术与智慧的宝座上,威临着人类的高傲的天才一般。他是--如他在信中自称的,那个在一切名称中最美,最甜蜜的一个—‘我们的兄弟’。”
“人生唯有面临死亡,才能变得严肃,意义深长,真正丰富和快乐。 ...

全部展开

“托尔斯泰并不向那些思想上的特权者说话,他只说给普通人听。--他是我们的良知。他说出我们这些普通人所共有的思想,为我们不敢在自己心中加以正视的。而他之于我们,亦非一个骄傲的大师,如那些坐在他们的艺术与智慧的宝座上,威临着人类的高傲的天才一般。他是--如他在信中自称的,那个在一切名称中最美,最甜蜜的一个—‘我们的兄弟’。”
“人生唯有面临死亡,才能变得严肃,意义深长,真正丰富和快乐。 他是一个个人主义贵族,而在他的晚年却很不成功地试图过一种穷苦农民的生活。他起初曾耽于声色,而最终却成为一个彻底的清教徒。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息息相通的兄长。他比我们更有自知之明,更富有人情味,思想更缜密,目光更清醒,感情更奔放。这位天才道德家以残忍的狂热和无情的冷峻,对自己灵魂进行发掘。他一辈子都在努力通过自我写照达到自我完善,从不停息,从不满足,从不让艺术流于形式。托尔斯泰,最伟大的作家、改革家、最有影响的道德思想家。”
两段文字集中、凝练地概括了托尔斯泰的人生和主张。《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也有焦躁、愤怒、冲动、放荡。他并不是一个万人膜拜的神,而应是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艰苦奋斗、历练成长的角色。我们所缺少的并不是他的天分、地位、而应是他的经历、他充满激情的上进心,还有他的真诚、坦率。

收起

《贝多芬传》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与当时欧洲另一位显赫的征服者拿破仑等高。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他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1787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为师。莫扎特听了他的即兴演奏之后感到十分惊奇,当场对其他人说:请注意,这位少年将震动世界。可惜...

全部展开

《贝多芬传》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与当时欧洲另一位显赫的征服者拿破仑等高。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他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1787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为师。莫扎特听了他的即兴演奏之后感到十分惊奇,当场对其他人说:请注意,这位少年将震动世界。可惜,在维也纳的学习时光很快就中断了,原因是他母亲患重病,并很快地离开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亲人的贝多芬悲痛欲绝,过度悲痛使他接二连三地得了几场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远地毁了他的容貌。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他是这样一个人,罗曼·罗兰在传记的最后这样概括了他的一生:
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罗曼·罗兰将这样一个人的传记放在他立意要写的《名人传》的首位。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收起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9月20日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文专业,(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即1845年9月13日托尔斯泰转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产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

全部展开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9月20日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文专业,(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即1845年9月13日托尔斯泰转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产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因为成绩不好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收起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

全部展开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收起

《托尔斯泰传》
〔法国〕罗曼.罗兰著 傅雷 译
"原序"
这第十一版的印行适逢托尔斯泰百年诞辰的时节,因此,本书的内容稍有修改.其中增入自一九一○年起刊布的托氏通信.作者又加入整整的一章,述及托尔斯泰和亚洲各国......中国,日本,印度,回教国......的思想家的关系,他和甘地的关系,尤为重要.我们又录入托尔斯泰在逝死前一个月所写的一信的全文,他在其中发表无抵抗...

全部展开

《托尔斯泰传》
〔法国〕罗曼.罗兰著 傅雷 译
"原序"
这第十一版的印行适逢托尔斯泰百年诞辰的时节,因此,本书的内容稍有修改.其中增入自一九一○年起刊布的托氏通信.作者又加入整整的一章,述及托尔斯泰和亚洲各国......中国,日本,印度,回教国......的思想家的关系,他和甘地的关系,尤为重要.我们又录入托尔斯泰在逝死前一个月所写的一信的全文,他在其中发表无抵抗斗争的整个计划,为甘地在以后获得一种强有力的作用的.
罗曼.罗兰
一九二八年八月
托尔斯泰传

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的心魂.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我懂得认识托尔斯泰的日子,在我的精神上将永不会磨灭.这是一八八六年,在幽密中胚胎萌蘖了若干年之后,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突然于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译本在一切书店中同时发刊,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一八八五至一八八七年间,在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童年与少年》,《波利库什卡》,《伊万.伊里奇之死》,高加索短篇小说和通俗短篇小说.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眼前发现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的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的作品.
那时我初入高师.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与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有热烈的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苏亚雷斯,有古典传统的忠实信徒,有司汤达派与瓦格纳派,有无神论者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龃龉;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各人以各不相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各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的一个启示,开向广大的宇宙的一扇门.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在我故乡尼韦奈,我听见一个素来不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感动地谈着《伊万.伊里奇之死》.
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维克多.雨果.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的影响说之不伦,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不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艺术所赖以活跃的思想圈子是最狭隘的.他的力强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调子,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
不论托尔斯泰的思想是否受过影响......这我们在以后可以看到......欧罗巴可从没听到像他那种声音.除了这种说法之外,我们又怎么能解释听到这心魂的音乐时所感到的怀疑的激动呢?......而这声音我们已期待得那么长久,我们的需要已那么急切.流行的风尚在我们的情操上并无什么作用.我们之中,大半都像我一样,只在读过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之后才认识特.沃居埃著的《俄国小说论》;他的赞美比起我们的钦佩来已经逊色多了.因为特.沃居埃特别以文学家的态度批判.但为我们,单是赞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我们的,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的心的青春.我们的,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们与死的纠缠.我们的,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的梦想.我们的,由于他对于文明的谎骗,加以剧烈的攻击.且也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的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的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的眩惑.
这些作品之于今日,不啻《少年维特之烦恼》之于当时:是我们的力强.弱点.希望与恐怖的明镜.我们毫未顾及要把这一切矛盾加以调和,把这颗反映着全宇宙的复杂心魂纳入狭隘的宗教的与政治的范畴;我们不愿效法人们,学着布尔热于托尔斯泰逝世之后,以各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他.仿佛我们的朋党一旦竟能成为天才的度衡那样!......托尔斯泰是否和我同一党派,于我又有何干?在呼吸他们的气息与沐浴他们的光华之时,我会顾忌到但丁与莎士比亚是属于何党何派的么?
我们绝对不像今日的批评家般说:"有两个托尔斯泰,一是转变以前的,一是转变以后的;一是好的,一是不好的."对于我们,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