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5:33:17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海上丝绸之路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
  东海丝路
  东海起航线最晚始自周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时,他封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通过黄海最早传到了朝鲜.
  南海丝路
  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取代徐闻、合浦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依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自古以来,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有多条航线.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访粤,标志着美国直达广州的航线的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因运送其他货物而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东海起航线始自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建立之初,武王派遣箕子到朝鲜传授田蚕织作技术.箕子于是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走水陆抵达朝鲜.这样,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鲜.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兵吞六国时,齐、燕、赵等国人民为逃避苦役而携带蚕种和随身养蚕技术不断泛海赴朝,更加速了丝织业在朝鲜的传播.
  中日两国之间一衣带水,通过朝鲜半岛或经由日本海环流水路,交往十分方便.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关于蚕业的传说.传说在公元前219~210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丹,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船员、百工、数千人东渡日本,传播养蚕技术,日本人民后尊祀徐福为“蚕神”.也有记载说,公元前三世纪,江浙一带的吴地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至日本,传授蚕织和缝制吴服的技艺.其后,内地人士或经由朝鲜、或从山东出发,三三两两地到日本定居,交往十分密切,并促进了日本蚕业的发展.
  据日本古史记载,西汉哀帝年间(公元前6年),中国的罗织物和罗织技术已传到日本.公元三世纪,中国丝织提花技术和刻版印花技术传入日本.隋代,中国的镂空版印花技术再次传到了日本.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往来中国频繁,他们在浙江台州获得青色绫,带回日本作样板,仿制彩色锦、绫、夹缬等,日本至今仍沿用中国唐代的名称,如:绞缬、腊缬、罗、绸、绫、羽等.
  唐代,江浙出产的丝绸直接从海上运往日本,丝织品已开始由礼物转为正式的商品.奈良是当时日本的首都,可以说是中国丝绸之路的终点,正仓院则是贮藏官府文物的场所.今日的正仓院已成了日本保存中国唐代丝织品的宝库,其中的很多丝织品即使在大陆也很难见到,诸如彩色印花锦缎、狮子唐草奏乐纹锦、莲花大纹锦、狩猎纹锦、鹿唐草纹锦、莲花纹锦等,还有不少中国工匠当时在日本制作的、兼具唐代风格与日本民族特色的丝织品.
  宋代也有很多的中国丝绸被运往日本.元代,政府在宁波、泉州、广州、上海、澉浦、温州、杭州设置市舶司,多口岸向日本出口龙缎、苏杭五色缎、花宣缎、杂色绢、丹山锦、水绫丝布等.明代则是日本大量进口中国丝绸的时期,这一时期,日本从中国输入的生丝、绢、缎、金锦等不计其数.
  清初(1644年),统治者担心国内人民出海与明末抗清志士勾结,于是采取海禁政策,后由于国内外的强烈反对而继续开放.此时,日本仍继续大量进口中国生丝.1633~1672年间,日本每年进口的中国丝仍在20万斤以上,这是由于日本人民服用丝绸十分普遍,而当时的日本国战乱连连、蚕业衰退,国内生产的生丝数量锐减、品质不良的缘故.此时还有山东、陕西、安徽、浙江等地的商人直接从事海上贸易活动,远航至日本等国,以中国的绸绫等换取椒、檀、铜、藤等货物.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国政府为了换取日本出产的铜,允许中日官方往来,进行丝绸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更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日本.
  日本在大量进口中国丝绸的同时,积极引进中国的桑种、蚕种和先进技术,并于1868年前后确立了振兴蚕丝业的基本国策,积极学习欧洲的蚕丝实验科学,订立奖励专利政策,兴办科教机构,蚕丝业从此欣欣向荣.1909年,日本出口的生丝已达到8372吨,超过了中国(7480吨),位居国际首位,其后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直到1977年产丝量才重又超过了日本.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
  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明清时期,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有3条航线.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访粤,标志着美国直达广州的航线开通.
  有足够的史料和文物证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始发港是广州.目前保存在广州市内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共有20多处,包括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光孝寺、清真先贤古墓、华林寺、莲花塔、沙面西式建筑等,其中怀圣寺就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清真寺.目前广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宋朝是当时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唐朝,其实不然.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四大发明的三项发明在宋代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像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技术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宋代的GDP占当时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国.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是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两宋的对外贸易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涌现出广州、泉州一类港口城市.据西方史学家的研究,两宋的对外年贸易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同年的总和,中国商人几乎控制着从中国沿海到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的主要港口.
  用已故著名学者邓广铭教授的话来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