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7:23:07
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真正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变更提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它新的教学内涵.它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外,还要有交往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等.实际上,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做为双语小班的语文教师,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使学生能熟练的运用祖国的语言在各种生活情境中进行情感、思想、思维上的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及其心理,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以下特征:1.交际内容的粗糙性特征小学生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内容也只能是简略的.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下面”说成“底下”,“地上”说成“地下”等;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口语表达.2.语言环境的孤立性特征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存在明显的过渡期,对语言接触有恐惧心理,与同学之间交际的距离增大,不愿与他人接触、谈话.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而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不能大胆发挥语言交际的作用,缺乏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简单沟通.这也是造成“试卷上满分,表达上零分”的重要因素.3.注重说的训练,忽略听的指导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学会听才能有目的地说,信息接收不准有碍于准确地表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做到具体生动,而未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听话不知道抓住要领.产生需要时,学生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课堂教学.兴趣是学生学习时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口语交际”训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自成体系.涉及的内容包括: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说做手工过程;说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说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说做游戏的经过……由此,小学生口语交际是由易至难,由浅入深.紧扣教材,积极架构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新领域,大有裨益.二、训练实践策略针对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特征,如何改进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水平,可以按年级段由低到高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取如下对策:(一)引话“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要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教师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二)抓活动,促进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听说能力的提高.1.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贴鼻子”、“丢手帕”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如组织“梳辫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2.在情景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动物图片或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或者教师事先做好录音,叙述一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前一部分.在叙述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加入动作表演,引发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情景导引下,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二是要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三是鼓励创新,不人云亦云.3.在课余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 .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么家庭则是孩子生命中的另一部分.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家长忙里偷闲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班级、路上听到、看到的新鲜事),说来听,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学生是最愿意和自己的亲人交谈的,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是语言训练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家长本人更应当善于倾听并有良好的习惯.二是设计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布置家庭作业“打电话”(模拟):让孩子和妈妈“打”电话,爸爸做评委;让孩子和爸爸“打”电话,妈妈做评委;让爸爸和妈妈“打”电话,孩子做评委.模拟家里有客人的场景,提供孩子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家庭中多交流、多表达,注意运用礼貌用语,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性格开朗,语言流畅,有自己的见解.(三)强化课外实践,多形式提高口语交际综合能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设计口语交际的内容.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可以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形式不拘,内容不限.阅读收获、亲历趣事、诗歌故事等,把它做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机会.同学说完,下面的同学给予评议.刚开始,学生评议时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一长,从每个小评论员嘴中都能说出一套流利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说”的要求应当不断提高,开始从语调高低、音色圆润、有表情、声音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1.以读学说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让学生积累表达规范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规范”语言的价值,进而建立起学习语言的目标.重视朗读的训练,一方面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发挥.如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语练习的好形式.长期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更能做到准确用语、表情达意.2.以说带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在课上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充分预习准备的基础上,学生们能较熟练地把一堂课的重难点很好地突破,而且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语言连贯,口齿清晰,师味浓厚,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很快.3.以听导说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有较强趣味的录音故事,并要求学生说出重点,交互设疑、解惑,复述故事.总之,不拘一格,尽量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口语交际创造好一切条件.4.创设情境,乐于交际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可以在班内设“快乐小天地”一栏目,在活动中,教师主动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扮演角色,共同完成口语交际内容.学生台上表演,台下学生给其“配音”,台下学生“发令”,台上学生表演;教师表演,学生给老师的动作“配音”,形成互动.不定期地开设“畅想栏目”.让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显示自己的个性特点.通过连续两年的实验,我班的孩子在听话、读书、口语表达、写作等方面大大优于其他普通班的孩子,综合能力普遍增强,由此看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去发掘口语交际的丰富素材,而且生活实践同时也是对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做一个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做事受人欢迎的小学生.